作者:Tony HS Tang 汤尼哥
最近“关税”这个词又成了热门话题,一众国家之间打来打去好不热闹,眼瞅着4月初新一波关税又箭在弦上,美国这边普通百姓也开始讨论关税这个问题了,究竟是啥究竟是谁来支付以及后续影响,我谈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来说关税是国际贸易中对跨境货物的税收,一般来说主要是对于进口商品,当然也有对于出口商品施加关税的情况(主要是为了增加一些保护性商品,特别资源类商品的出口难度)。咱这里主要就讨论下这个进口关税的问题。
我们说商品的生产到最终的销售是一条“价值链”,这个价值链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关系,那“关税”的出现就是从价值链中夺取了一部分的价值,那就必然打破了原本的平衡会产生“价值链重构”,这也就是我们普通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被政府以“关税”名义拿走的“羊毛”到底出在羊的那个部位,最终羊是会秃了头还是撸了尾。
我们简单来看从原材料—生产商—进口商—消费者这四层关系由简入繁,假设原材料和生产商是出口国,进口商和消费者是进口国,那这个关税的征收一般是需要进口商来支付的,那进口商在如何处理这一部分压力的时候只有几个选择:1: 自己承担 2: 下游传导—-消费者(涨价)3: 上游传导—-生产商(压价)。一般来说进口商完全自己承担的可能性不大,那就只能向上游的生产商(出口国)压价,那这个压力最终的承担也会有几个可能:1: 出口国承担(假设普遍性的生产商承压)——汇率贬值 2: 生产商承担——降价 3: 生厂商向上游传导—-逼迫材料商降价…….其实最终的价值重构的基础还是老三项: 地租,工资,利润:整体来看,假如出口国来承担的最终结果就是要么降低土地地租,要么降低工人工资,要么降低企业利润,或者兼而有之,至于汇率贬值那就是对上述三项的一个总体性的贬值。
好了大道理讲完了,那现在我们谈论具体问题,就拿中国,美国之间的关税问题来做例子:中国是否能够通过汇率贬值,或者企业降价来承担这部分关税呢? 这里我们又不得不再引入两个变量就是替代出口国和替代进口国的概念:美国是否有足够替代中国的生产国可以增加其筹码;中国是否有足够替代美国的进口国可以增加其筹码?对于美国来说通过关税调节不同出口国之间的竞争是对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果其他各国的汇率竞相贬值那就是最理想的状况。那如果这个做不到,就只能由进口商向下游传导压力,也就是通过向消费者涨价来弥补关税带来的压力,造成的状况就是:1: 价格上升 2: 销量下降。
以上我们是在贸易角度上的解析,实际情况会更复杂,因为大多情况都是一个综合性的调整,特别又牵扯到原料产地在其他国家,或许又牵扯到与其他国家的一些关税,贸易壁垒以及替代解决方案,供应链重构,比如制造产地迁移到第三国或者消费国(制造业回归)….等等。
我个人观点:关税问题作为调节供应链的手段影响是双向的,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必要的。虽然我们有很多所谓“自由贸易”的支持者但在现实层面完全自由的贸易是不存在的,如果真存在完全自由贸易那一定是赢者通吃而形成垄断,自由贸易的最大受益者并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掌握金融资本的跨国集团,最大限度的榨取出口国的人工,土地和利润,最大程度的价格出售给最终消费者,这才是最残酷的真相。而更加残酷的现实就是,这种跨国的垄断最终造成的结果是造成绝大绝大多数国家无法自给自足,更加依赖于对外贸易,当然也就更加依赖于资本于债务。所以在我来看,垄断的金融体系带来的绝不是自由贸易而是现代金融奴役体系。退回到2017年的时候我就说是川总贸易战的支持者,中国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美国的债务不可能一直这样持续下去。而这些年的走向可以看到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特别是金融体系的分化和相互制衡最终是会让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受益。我一直说,劳动是每个人的权利,而多度的劳动就是剥削,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效率的不断提高应该是以提高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而不是更加聚集于更少数人的垄断,我相信这对中美两国都适用。
周末带孩子去圣地亚哥参观了中途岛号航母,这是80年前建造的,不得不惊叹那些才华横溢设计师,工程师,和每一个参与的劳动者,我也更加期望这些才华可以更好的用来造福世界,而不是助纣为虐。科技也好才华也好都是双刃剑,即使地球上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大家都应当互相尊重,都应当有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权力和空间,否则天道循环,难免善恶有报。
祝世界和平,祝大家健康,快乐。
谈谈我对关税的看法
最近“关税”这个词又成了热门话题,一众国家之间打来打去好不热闹,眼瞅着4月初新一波关税又箭在弦上,美国这边普通百姓也开始讨论关税这个问题了,究竟是啥究竟是谁来支付以及后续影响,我谈下自己的观点。…
— Tony HS Tang 汤尼哥 (@Logs_importer) March 25, 202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