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QiC
接前文:
防止你的孩子不成功(1)–教育避坑指南
防止你的孩子不成功(2)–教育避坑指南
防止你的孩子不成功(3)–教育避坑指南
防止你的孩子不成功(4) –教育避坑指南
防止你的孩子不成功(5) –教育避坑指南
防止你的孩子不成功(6) –教育避坑指南-植入家庭教育的木马
防止你的孩子不成功(7) –教育避坑指南
防止你的孩子不成功(8) -教育避坑指南
防止你的孩子不成功(9) –教育避坑指南
防止你的孩子不成功(10) –教育避坑指南
防止你的孩子不成功(11) –教育避坑指南
3.4 面包,马戏和角斗士文化
上一节我们讨论了为什么学校不再是学习的地方。学习这个事情,就那么几科,所有人都必须在这有限的赛道上竞争,那么自然大多数人都不会是获奖者。因为感受第一,所以群体博弈最终必定达到这样的均衡,也必须同意“学习不重要”,这样才能让大多数人感觉良好。同时政府也是乐见这种结局的。
但年轻的心都喜欢竞争,他们的能量又何处安放呢?这时候,体育就派上了用场。和学习不一样,体育设计上百个项目,上百个赛道,所以其空间可以容纳多得多的“成功者”。可以让更多的人得到“成功”的感受。即便作为旁观看客,体育提供的娱乐价值也远远大于学习。
请注意,这里说的体育不是说一般强生健体的锻炼。而是说竞技体育。通过运动得到强健的身体当然是好事,但强健的身体和获得奖牌的体育竞争毫无关系。
而这一节,我将从3部电影来阐述关于竞技体育对教育的摧残,以及精英和政府能是如何利用体育来愚民的。
第一部是2000年上映的电影《角斗士》。罗马帝国的昌盛是建立在不断地扩张战争基础上的,只有不断的扩张才能维持帝国的经济运作。此过程并非是服务于底层人民,而是为了满足上层的权力欲望。为维持权力稳定,上层必须提供给底层两个基本东西,一个是维持生存的物资,面包;一个是转移注意力的伎俩,角斗士文化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娱乐。
残忍血腥的角斗满足和吸引了百姓的注意力,让他们无心再关注自身生存发展困境。无休止的角斗鲜血,可以让这种毫无意义的内耗游戏永远持续下去。贫民嗜血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这种娱乐也就永远不会停止。而观众的狂热,又给了角斗士虚假的荣誉感,让其暂时忘记自身奴隶身份,拥抱欢呼并自愿送上自己的性命。
剧中主角,由将军贬为奴隶的Maximus当然深知角斗士文化的虚无和观众的嗜血和无知,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呐喊和拷问。“Are you not entertained?”(你们看够了吧?!)
面包和马戏,现在何尝不是如此。时间已过1000年,残忍的厮杀被各种体育运动所代替。观众还是观众,站在看台上为毫无意义的角逐呐喊。运动员则沉浸再观众的欢呼中,为所谓荣耀拼上一切。
体育比赛一年接一年永不停歇,不断重复,新人换旧人。它不会创造任何实际的商品,不会把人类文明提高半步,不会解决任何现实困境。但却可以用无休止的重复娱乐占用参与者和围观者一大块生命。
少数职业化的体育赛事,参与者还可以获得实际的报酬,成为职业。但多数运动因为观众规模不够,无法职业化,参与者到了年龄就只能选择退出。除了病体什么都得不到。我们都听说过奥运举重冠军退役沦为擦澡工的故事。当初拿金牌的时候,举国欢庆,被众人捧为英雄,这种极致的成功都是短暂幻觉,破灭后直接从天到地。别以为西方国家会有所不同。一个非职业化运动的运动员年轻时候无论有多风光,退役后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因为运动耽误了时间,损伤了身体,其之后生活反而更为艰难。不说几十年,只要几年当初为你欢呼的观众,谁还会记得你呢?所谓荣誉,无非只是自己骗自己。
政府需要马戏,群众需要马戏,你作为傻子甘当这个角色当然会得到表扬,等你过气自然卸磨杀驴,用完既抛。哪有什么荣誉,毫无意义,都是虚妄。
话虽如此,依然有无数学生前仆后继的投入各种竞技运动。因为在当下失败的教育下,学生尤其是底层无法从学业和生活中获得成就感,而体育却成了他们自尊的需要和对成功渴望的唯一出口。即便为了这短暂成功和虚妄的荣誉,他们也乐于付出一切。《百万美元宝贝》是2004年的一部电影。底层女孩麦琪为寻找人生意义找到拳击教练Frankie训练,并慢慢走上运动成功生涯。这种荣誉和自尊让其感觉是生命全部意义所在。最后不顾教练劝阻,冒险挑战危险对手,落得个全身瘫痪。教练在挣扎和内疚中拔管结束了她痛苦的生命。
Frankie虽然是教练,但对Maggie更像是父亲,所以我不知道他在最后一刻是否后悔。我们群友的小孩,很多的目标都不是运动员,而是其他的职业。然而却在大环境中或多或少主动或者被动的选择了运动,而家长们一心想让小孩运动出成绩。但你要知道,他们的竞争对手里面,一定有如同Maggie这种,除了体育没有其他选择,为了成功连命都可以搭上的人。那么你要好好想清楚了,竞技二字就意味着你的小孩也需要有同样的付出和冒同样的风险。别人是没有其他选择,你的小孩也是如此吗?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每周练15个小时羽毛球,小小年纪就腕骨综合征的。还有未成年,膝盖先出问题的。划船划伤肩膀的…多如牛毛。为了什么,就为了哈佛体育学院的录取机会?(我在之后会谈到这些名校的问题)这样的身体考上大学又有啥用?
前一节我们论述了,在学校里面,学业应该永远是最重要的,没有之一。如果要在学业和体育之间选一个,一定是学业而不是体育。即便是在最底层的垃圾学校,也应该如此。2005年的《卡特教练》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黑人街区的中学生,除了打球啥都不懂。卡特教练来后,要求他们先考试及格才能练球,遭到父母炮轰,差点被家长,学校,社区联合驱逐。卡特教练坚持立场,最终让球员们通过了学业。这样一群原本高中毕业后就沦为街头混混的孩子,在学业通过后加上篮球成就能得到奖学金,并最终改变了命运。
卡特教练是个有远见的人,但学生家长们不是。他们目光短浅,落在了学校和社会设定好的小框框里走不出来。如果不是因为教练,他们的孩子本应注定失败。就好比卡特教练给自己的学生所总结的。
他从篮球教练角度,他看到整个系统在强调体育时候,根本不关心学业,以至于他们这种垃圾学校,很少有人考进大学,大部分人最后成为罪犯。所以他说“这就是一个故意设计来让你失败的系统”。虽然是个篮球教练,他却说出了我们整个文章的同样核心结论,设计这个系统的人的利益出发点,根本就不是你的小孩的利益。(甚至你的小孩的失败对他们或许还是个好事)
如果所有学校近乎变态的痴迷于体育文化,所有高校奖学金都要求体育这种课外成就,没有体育同学都要霸凌和嘲笑….在这种系统设计下?明明知道竞技体育塑料奖牌没意义,明明知道孩子不喜欢,明明知道有风险和巨大付出,能有几个家长敢我行我素拒绝参与呢?
法国犹太老板:神告诉我们,只有一位中国人能救人类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解锁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探寻中华复兴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未完待续】来源:西行小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